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綠島簡介







綠島是一座台灣台東縣外海的海島,位於台東縣的東方,居澎湖本島、蘭嶼及漁翁島之後,為本省島嶼的第四位。距台東有18海浬遠,南距蘭嶼有42海浬,面積約為15.37 平方公里。

綠島全島屬山脈地形,中央地勢較高。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島嶼,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,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。
綠島溫泉因靠近海邊,味道又澀又鹹,只可沐浴用,無法飲用。同時為世界上少有的鹹溫泉之一,當海水漲潮時,溫泉的水池即為海水所淹沒,直到退潮後,才恢復水池的原貌。

綠島四周沿海為太平洋暖流區域,漁產量十分豐富,此地居民即以捕漁業為主業。 而由於天氣暖和,島上居民紛紛飼養花鹿,故有「鹿島」的另名,而鹿茸與柴魚也成為綠島的特產之一。

巍峨奇岩巨石、陡峭台地海岸、潔淨的白色沙灘、翠綠草原、獨特的海底溫泉、嶙峋珊瑚礁裙、綺麗海底世界、以及豐盛的植物等優渥的條件,使得綠島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島,搖身一變成東部的海上樂園。
西元1960年起政府積極開發綠島,西元1977年推動改善綠島居民生活5項計畫,增進島內設施,如機場、漁港、環島公路等。
近年來,台東縣政府、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綠島鄉公所的共同努力下,將綠島建設成台灣海上的觀光島嶼,成為國人從事水上休閒活動的最佳選擇。然而,在生態保育的思潮帶動下,兼具生態與人文的生態旅遊模式,已漸漸成為旅遊活動的主流。

地理位置

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上,島身呈不
等邊四角形,南北長約4公里,東西寬約3公里, 面
積約16平方公里,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。島內山丘

縱橫,最高點為火燒山,高度280公尺,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,西南角是長達十多公里的平原沙灘。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,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。

歷史
綠島原名有雞心嶼、青仔嶼與火燒島等諸多名稱。

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,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。1937年設火燒島庄,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。戰後火燒島設鄉,歸屬於台東縣管轄,於1948年改名為「綠島」,延用至今。

據歷史記載,綠島最早為達悟族、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。嘉慶18年小琉球(今琉球鄉)漢人漁民曾勝開等為風漂至火燒島,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,著手開墾,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,因來者日眾,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,名曰「中寮」,光緒後漢人往來更頻繁。
道光30年,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,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,漂流至綠島,大嘆綠島之美,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,最早於柚子湖、溫泉一帶居住,後來移民漸增。即成為今日公館村、南寮村、中寮村、溫泉村等村落。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綠島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